close







幽 幽 聽 雨





雨,是大自然給予我們的恩賜。那流動的旋律如搖曳的花海,給我們的聽覺一份敏感而獨特的享受。



寧靜的午夜,側耳聆聽,夜,靜謐得如一個虛空的黑洞,白天的喧囂,都淹沒在淅瀝瀝的雨聲裡。雨聲格外清晰傳入我的耳膜,思緒瀰漫在無邊的雨絲裡。那一片片天籟之聲,如泣如訴,彷彿是在告訴我雨的心事。此刻,我讀懂了雨,明白它是在釋放自己的心境,不由跟著它喜、跟著它悲、跟著它愁。院子裡一定是一片清新了吧,山溝水漲起來了吧,楊柳該抽青了吧,花兒也該吐蕾了吧? 雨打芭蕉那般動態的美觸擊了誰的靈魂? 久遠模糊的記憶漸漸復甦。

 



 


雨後初晴,天空,那抹湛藍該有多麼綺麗;遠山,更為蒼翠;花草,透著光彩的清新;空氣裏,還有泥土的氣息;乾涸的山溝,有了雨水的滋潤,再次有了歡笑。



聽雨,需要一份靜謐的氣氛。嘈雜的環境,聽不清雨的樂音,更不用說什麼聽覺享受了。聽雨,需要一份寧靜的心情。紛亂的情緒,聽不出雨的韻味,領略不了雨的情懷。聽雨,需要一份安然自若的心態。沒有雍容平和的心態,聽不出雨的境界。

 





大雨聲是不宜用來凝神靜聽的。那傾盆而下的氣勢缺乏溫婉,霹靂啪啦不由分說,給人霸道、無理的印象。容易引發情緒的躁動,無論如何這樣的大雨,我也不願將它跟靜穆聯想在一起。

 

與之相比,中雨聲則少了那份暴戾,多了幾許柔情;小雨聲滴滴答答的溫潤心房,生出無限憐意。

少年、青年,少有聽雨的心境。狂熱的生活、張揚的夢想,讓他們無暇生出這樣的閒情逸緻。詩人們說..聽雨的少年多憂傷,聽雨的青年伴離愁。 那麼,昨夜那場風雨聲是憂傷,還是離愁呢?

 

 

 


 


 

日子在悠悠歲月裡溜走,步入生命之秋、生命之冬,是一種自然的輪迴。聽雨,聽出的有落寞、有感傷,生命的蒼老常使人敏感,青春不在,美好無存。雨,洗去塵世的滄桑,沖刷人世的煩惱,從單調的旋律裡,聽出一種意境、一份親切,收穫靈魂的安然。在細雨的呢喃裏安然入眠,也算是一種人生最難得的清閒境界吧。



多情婉約的雨啊!你總是最不經意觸動心靈深處的痛楚,引發情感的顫慄。「夜來風雨聲,花落知多少」。雨,你更是一具濕漉漉的靈魂,獨自在暗夜裏啜泣,若有似無的輕聲訴說,最能打動內心的脆弱,勾起無限往事。雨,這特殊的樂音常使我思緒萬千。兒時聽雨,愁緒佈滿心懷,老屋的後牆是心頭的隱憂。在夜雨中驚醒,坐起來抱著被子不敢入眠。無數次,在不安的恐懼中度過漫漫長夜。無數次,在心底抱怨那擾人睡意的雨聲。多久才能逃離這樣的日子,兒時的我無法預知,內心戚戚然。而今聽雨,思緒安然。生活就是有晴有雨呗,我又何必枉自嗟嘆?! 待到天明,你會發現,太陽依舊是那樣燦爛,心境明如山泉。不知道為啥,我居然有些懷念那些悠長的雨夜,懷念擁衾而坐、等待黎明的時刻。

 



 



羈旅的鄉愁、別恨、刻骨的思念,是雨衍生出的種種情懷。顆顆是淚,滴滴是情。雨是情的透明載體。巴山夜雨似的思念,一蓑煙雨朦朧著的美麗,幾許閒愁,都在聽雨的幽幽意境裡。


 

 

雨,是詩,是畫,更是一首流動的歌。

 

「青箬笠,綠蓑衣,斜風細雨不須歸」、

「沾衣欲濕杏花雨,吹面不寒楊柳風」、

「渭城朝雨亦輕塵,客舍青青柳色新」。

 

 

雨聲,恰似悠揚婉轉的笛音,

繞樑三日靈動依舊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
 

 

 



 

 

 


有一個青蛙哲學家看到一隻蜈蚣在走路。


他心想著,用四隻腳走路已經夠麻煩的了,


蜈蚣是如何用一百隻腳在走路的呢?


牠怎知該是那隻腳先走? 那隻腳後走?


接下來又是那一隻呢? 於是牠叫住了蜈蚣,


並把自己的疑問告訴牠。


蜈蚣說:「我一生都在走路, 但從未想過這個問題。


現在我必需好好思考一下才能回答你。」


蜈蚣站在那兒好幾分鐘,牠發現自己動不了。


搖晃了一會兒,然後牠倒下來。牠告訴青蛙:


「請你不要再去問其牠蜈蚣同樣的問題。


我已經無法控制自己的腳了!」


星星不需看地圖就能依照圓行的軌道在運行,


如果給他們圓規和尺說不定他們反而不知何去何從,甚至會迷路。


人若對自己的生命沒有信心,需要靠經典、箴言的指引,


有那麼多的原則、那麼多的箴言要被遵循,


當分別心升起時,其結果與青蛙在蜈蚣身上
所造成的影響是相同的。


一樣的無所適從。試著去享受生命中的自然。


專心走路、專心的吃飯、專心的愛。平靜、喜樂油然而生!


專心走路的時候,也不要忘記偶而停下來,看看四周的景物,


讓自己的心靈稍作休息,同時也確定未來要走的方向!


 



轉貼自“神賜的家”




 
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HoHoBa 的頭像
    HoHoBa

    ღஐღ夢の涯岸Ƹ̴Ӂ̴Ʒ夜色思念的呢喃❤

    HoHoB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